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6月5日,廣東徐聞縣下橋鎮那利村一名村民在拔掉因旱幾乎絕收的水稻。
  參考消息網7月9日報道 外電稱,一項新研究顯示,中國南部和東部城市食品需求的日益增加導致了北方乾旱省份的缺水問題更趨惡化,也加劇了該國的環境問題。
  路透社7月7日報道,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最近一期的《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撰文說:“發展程度高的沿海省份的消費當前主要依賴新疆、河北和內蒙古等缺水省份的水資源,這是導致這些地區出現水短缺問題的主要因素。”
  美國馬裡蘭大學和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沿海富裕省份通過國際出口在經濟上獲益,為此付出代價的是欠發達地區的生態系統。”
  降水主要集中在中國南部、西南部及東部沿海地區,這些地區最有利於從事農業生產。
  但自從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這些省份經歷了速度最快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大量農田轉而用於發展工業和居住。
  相應地,該國主要農業生產活動都已北遷或內遷至降水量小得多的地區。
  2007年,中國省份之間的水交易量約為1090億立方米,主要交易形式是新鮮和加工食品中所含的“虛擬水”。
  “虛擬水”主要從農業地區流向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特大城市及工業化程度高的東部沿海省份。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5月30日,在雲南省大理州巍山彞族回族自治縣,一位農民從已漸漸乾枯的廟街鎮新莊庫塘邊走過。
  水資源流向情況驗證了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的相對優勢理論。中國南方省份在工業和農業生產領域都比北方更具優勢。但南方省份在工業領域的相對優勢更大,這就迫使北方只能更多從事農業生產了。
  隨著東部沿海省份和城市在工業生產領域的主導地位逐步加強,農業生產就被迫推進到了更乾旱的北部和西部地區。
  比如,浙江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主要出口省份。但研究人員說,浙江省所感受到的該省出口給生態造成的負面影響的比例只有20%,而其餘的影響都“外包”給了中國其他地區,其中包括新疆(40%)、河北(7%)和內蒙古(5%)等。
  加大灌溉力度以及依賴地下水使北方省份得以提高農業產量,但從長期看,這些方法都是不可持續的。
  【延伸閱讀】
  中國三分之二城市缺水 日媒稱影響長治久安
  2014-02-28 08:15:38
  資料圖片:2013年8月10日,光山縣主要灌溉河流竹竿河部分河道乾涸,需兩次提水才能進行灌溉。新華社記者 馬意翀 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參考消息網2月28日報道 日媒稱,正當人們把大量註意力都集中到中國環境污染帶來的負面影響之際,另一場危機正在給人們的健康和國家的發展帶來同樣危險的後果:那就是水荒。
  據《日本時報》網站2月24日報道,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在題為《全球趨勢2030:不同的世界》的報告中指出,在中國,“氣候變化、城鎮化趨勢和中產階級生活方式將產生巨大的水需求,到2030年將出現糧食短缺問題”。除了對經濟和公共健康產生影響,水荒還會危及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
  報道稱,嚴重的水污染惡化了中國的缺水問題。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在2012年指出,2010年全國廢污水的排放總量達到750億噸,河流水質的不達標率接近40%。他還說,三分之二的中國城市缺水,農村有近3億人口飲水不安全。
  據估計,中國約有405萬公頃土地在用污水灌溉,從而對農作物產量以及糧食質量和安全產生負面影響。水污染還會引發多種疾病。
  報道稱,嚴重污染的一個原因是中國的迅速工業化。監察部統計顯示,中國水污染事故近幾年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鑒於中國是世界上水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這是一種自相矛盾的情況。
  據報道,水利部在2013年公佈了一項全國水利普查的結果。結果顯示,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約有2.3萬條,比上世紀90年代的統計減少了2.7萬多條,這引發了環保主義者和政府官員的擔憂。
  專家們認為,造成這一結果的更可信解釋是中國迅速發展的經濟和執行不力的環境保護法規。
  報道稱,中國控制了亞洲一些重要河流的源頭,例如額爾齊斯河、湄公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中國境內稱雅魯藏布江)。中國在這些河流上修建水壩引發了受影響國家的抗議。
  報道稱,面對這種危急情況,中國政府正在採取措施,例如“南水北調”工程,這一計劃耗資620億美元。但這一工程面臨許多障礙。除費用昂貴外,最重要的一點或許是受影響人數眾多。許多居民要搬遷到別處,以便為工程讓路。
  專家們指出,中國政府應該把重點放在通過更合理地使用有限的供給來降低用水量和控制污染上。此外,應該實施新的規定,提高工農業的用水效率。新興城市的建設應該考慮到水的可用性,同時應該對污染企業實施罰款。
  【延伸閱讀】
  日媒:中國大城市缺水與中東“有一拼”
  2014-01-21 11:54:41
  資料圖片:這是2013年7月10日,山東省沂源縣西里鎮涌泉村的農民通過新建成的風光電能節水灌溉項目為桃樹澆水。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分區域規模化推進高效節水灌溉行動。新華社發(趙東山 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參考消息網1月21日報道 日本媒體稱,中國的主要城市面臨著嚴重的缺水問題。在水資源不足的背景下,工廠的水需求卻不斷擴大,此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洗車場和高爾夫球場等大量用水的服務業也快速成長。人均水資源量與中東國家相仿的北京市已開始“驅逐”用水大戶的水泥工廠等,中國政府要求全國提高自來水價格。日本飲料企業等進駐中國的企業也開始加緊削減用水量。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月21日報道,中國國家發改委1月上旬提出2015年底之前在城市原則上全面引入居民階梯水價制度,將用水量最多的5%的家庭超過一定量部分的水價將提高至3倍。
  報道稱,中國水利統計年鑒顯示,2011年北京的人均水資源量為134立方米,天津為116立方米。北方城市缺水情況尤其突出。和聯合國統計的數據比較發現,與中東的約旦(145立方米)和北非的利比亞(108立方米)屬於同等“乾旱”程度。
  報道指出,2012年、2013年也一直呈缺水狀態,北京市已開始關閉用水量大的工廠。2013年向造紙、水泥等24家工廠共支付了2829萬元的賠償金,使這些企業停產。
  據報道,進駐中國的外國企業也開始加緊採取應對措施。每天使用1000噸水、生產“Super Dry”等品牌的朝日集團控股公司的中國合資企業北京朝日將洗完新瓶子的水用於清洗回收的瓶子。該公司每個月都會檢查有沒有哪個地方用水量出現激增,防止眼睛看不到的漏水情況發生。
  報道稱,運營“百威”品牌的全球最大的啤酒廠商比利時百威英博將與美國通用電氣(GE)展開合作。在中國30多個生產基地將啤酒瓶清洗機的噴口縮小,從而大幅削減用水量。
  報道指出,除了人口不斷流向城市地區外,致使用水量激增的另一個原因是用水量大的服務業不斷擴大。2010年北京的公共浴場數量從1989年時的39家驟增至3000多家。市內70個高爾夫球場的年用水量達4000萬立方米。
  據《新京報》報道,北京市的年用水量為36億立方米,而水資源量則僅為21億立方米里,存在15億立方米的缺口。
  據悉,健康的飲用水不足直接影響到市民的身體健康,過度抽取地下水很可能引發耕地沙化等不可逆轉的災害。
  報道稱,作為緩解中國北方城市慢性缺水狀況的“殺手鐧”,中國政府寄希望於“南水北調”。計劃斥資6萬億日元,建設“東部”、“中央”和“西部”三條線路,將大量的水輸送到北方城市。但是,由於建設費用龐大,如果取水地降雨量不足,很可能演變成地方城市之間的水源爭奪戰。
  報道指出,2013年11月東線開通。在過去2個月時間里累計從江蘇省輸送了3400萬立方米用水到山東省。2014年9月中央線路將開通,屆時每年將輸送相當於北京年用水量1/4的10.5億立方米用水。
  不過據推算,降雨量多的年份可輸送16億立方米,少雨的年份可輸送8億立方米,輸送量不均衡。近年來,南方地區的降雨量呈減少趨勢,如果降雨量過少無法送水,將束手無策。
  據《商業周刊》報道,作為中央線路水源的湖北丹江口水庫,附近5條河川未經處理的產業廢水也流入其中,這樣下去很可能成為巨大的污水輸送工程。
  報道指出,如果中國國內主要河川的水源不足,從跨國境的國際河川取水成為選項。有人提議從發源於青藏高原、流入印度的雅魯藏布江分流,在缺水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鑿運河。對此印度表示強烈反對,認為這很可能導致流入該國農業地帶的水量出現減少。
  報道還稱,位於湄公河流域的東南亞國家也對上流中國的動作十分敏感,從國際河流引水很可能成為外交上的“火種”。
  【延伸閱讀】
  臺灣多地乾旱陷缺水荒
  2013-03-22 18:33:19
  中新社北京3月22日電 (石龍洪)綜合臺北消息,臺灣今年春雨稀少,多地陷入缺水荒,開始實施限水措施。
  臺灣“經濟部水利署”22日發佈公告稱,全台水情吃緊,桃園縣、新北市林口區及高雄市目前均已實施第一階段夜間(晚間11點至次日5點)減壓供水措施。此外,新竹縣、南投縣、臺南市等臺中西部10縣(市)處於水情稍緊狀態。經台“中央氣象局”推估本季偏乾訊號顯著,22日起提高抗旱級別。
  臺灣年降雨量豐富,是世界平均值的近三倍。但臺灣地狹人稠、山坡陡峻,以及颱風豪雨雨勢急促,大部分的降雨皆迅速流入海洋。因此,臺灣的降雨在地域、季節的分佈極不平均,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容易造成地區性、季節性的乾旱。
  綜合臺灣《聯合報》、《聯合晚報》、中央社22日報道。久旱不雨,臺東縱谷池上、關山地區半個月前已啟動抗旱機制。臺東農田水利會池上工作站長黃昆合表示,“已六年沒有碰上這種乾旱”。關山地區已執行第二次斷水、池上地區也兩天輪灌一次,當地農民擔心,再不降雨,將影響臺東水稻質量。
  金門全島用水,最多只能撐到6月。因長期未降大雨,金門面臨缺水危機,金沙鎮各主要蓄水湖庫已呈獃水位、甚至已嚴重乾涸;當地自來水廠已進行減壓、並預計自4月採取分區供水。自來水廠廠長王登瑋表示,金門原有地下水可用,但已有嚴重超抽、鹽化的現象,因而管制民眾使用,以免危及金門酒業的命脈。
  臺灣日月潭碼頭面臨停航,觀光受影響。日月潭水位21日降到744.04公尺,距封碼頭警戒線只剩1公尺。日月潭管理處日前表示,日月潭水位每天以20至30公分速度快速下降,如果老天再不幫忙,預估半個月後可能面臨碼頭被封窘境。
  多月無雨,南投水庫無法供給發電廠水力發電,已一個月未發電。南投一家發電廠廠長說,沒有水力發電不會影響民生供電,但臺電公司整體“經濟成本”開銷會劇增。
  面對缺水荒,除了限水,台多地紛紛倡議節約用水。臺北自來水處表示,臺北在這波旱象中相對受影響較小,預料至5月都確保用水無虞。但若旱象未解除,就有可能實施限水。為此,呼籲民眾節約用水,同時也免費提供節水器材供民眾索取。
  台行政主管機構負責人江宜樺日前指出,今年春雨偏少,全台十二座水庫除基隆新山水庫與屏東牡丹水庫外,其餘十座水庫降雨量都只有往年平均的一成,旱象明顯,因此當局需提早關註各地供水情形,也希望民眾養成節約用水習慣。(完)
  【延伸閱讀】
  潘基文:到2030年全球約半數人口將缺水
  2013-10-09 11:10:00
  國際在線專稿:據俄羅斯RT電視臺網站報道,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周二(10月8日)在2013佈達佩斯水峰會開幕致辭中警告說,到2030年前全球約有半數人口將面臨用水短缺問題。
  據他介紹,水的需求量可能會超過供應量的40%,潘基文呼籲各國各界聯手應對這一問題,務求合理分配利用水資源。
  由於種植農作物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潘基文呼籲建造可以節約水資源的灌溉系統。此外,潘基文強調,儘管有水資源短缺的潛在威脅,國際社會還是必須盡一切可能避免由此造成各個國家和社會之間的衝突。
  2013佈達佩斯水峰會於10月8日至11日在匈牙利首都佈達佩斯舉行。
  【延伸閱讀】
  南水北調不能解決缺水問題 仍需擰緊水龍頭
  2014-07-08 10:30:00
  新華網北京7月8日電(記者魏夢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於今年汛後通水運行。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孫國升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江水進京後雖能提高城市供水保障率,卻仍不能完全解決北京嚴重缺水問題,全社會仍需“擰緊水龍頭”,加大節水力度。
  按國家規劃,中線通水後,一期每年將有10.5億立方米的水送至北京。孫國升坦言:“北京主要是資源性缺水,南水北調雖能緩解北京水資源壓力,但光靠調水短時期還不能徹底解決北京缺水的問題。”
  他認為,南水北調來水後,首先需要高效利用外調水,其次要加強節水及水資源調配。在節水方面,一方面要倡導市民文明節水的生活方式,形成“節水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氣;另一方面,仍需調整工業、農業的產業結構和佈局,加強節水設施使用推廣,提高用水效率。
  北京是水資源嚴重匱乏的特大城市,近10年來,每年形成的水資源量平均只有21億立方米,而年用水總量達36億立方米。巨大的用水缺口只能通過外省調水和超采地下水來緩解。
  南水北調工程旨在緩解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狀況。其中線工程南起丹江口水庫,經河南、河北至北京。一期工程主要向京津冀豫供水,重點解決沿線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問題,年均調水95億立方米。  (原標題:外電:農業內遷加劇中國北方旱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10daxa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